重慶城口:小積分積攢“大文明”
冬日暖陽照耀著大巴山裡的小村莊,山頂的積雪冒著"白尖",大地的寒氣在陽光中逐漸消散。重慶市城口縣左嵐鄉東風村村民,趁著大好的天氣來到村里的"文明銀行",用積分兌換起了物品。
「大春,今天太陽這麼好,怎麼不見你把衣服、鋪蓋拿到公路上來曬了?」左嵐鄉駐村幹部林英茂笑著跟村民桂逢春打招呼。
「林書記,我後來都沒有在公路邊晾衣服了。要做文明人嘛!」桂逢春也笑著回應。
「可不是嘛!林書記,你來我屋裡看看,乾淨得很,都評上好幾回『清潔戶』了。下回評,保準還有我們兄弟倆!」村民桂逢安一邊說,一邊拉著林英茂往自己家裡請。
桂逢春和桂逢安兩兄弟的家都離公路不遠,從前,他們總喜歡在離家門口不遠的橋欄桿和公路護欄上晾曬衣物,既影響公共環境,又存在安全隱患。
一年前,東風村開始推行文明積分制度。村兩委每月組織鄉親們對家庭環境衛生、個人衛生、週邊公共衛生等進行檢查評比,桂逢春和桂逢安兩家連續兩個月被評為「不清潔戶」。看著其他村民屋門上貼著的「清潔戶」光榮牌,還有用積分兌換的生活物資,桂逢春兩兄弟坐不住了。兄弟倆商量後,都主動把拉在公路邊的晾衣繩收了起來,把房前屋後也收拾得乾乾淨淨,還積極參與村里組織的志願服務和文化活動。沒多久,他們兩個都評上了"清潔戶",還獲得了不少"文明積分"。
左嵐鄉是城口縣以「小積分」積攢「大文明」的縮影。近年來,城口縣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平台,用積分超市的"文明積分"引領村民從"要我整治"轉變為"我要整治",涵養文明鄉風和民風。
嵐天鄉結合積分制管理,創新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綠紅黑」榜,探索「村民唱主角」的基層自治新路徑。
"'河小青'志工服務開始報名了,咱們的嵐溪河又該清理咯!"嵐天鄉嵐溪村的微信群裡剛發出招募公告,鄉親們便紛紛報名:"我報名!" "算我一個!""我和孩子一起參加!"
「嵐溪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就算不看積分,我們也要把它守護好!」嵐溪村村民廖叢軍說。 「是啊,從小就在這條河邊長大的,不能眼看著它毀掉。」同村的謝朝豐在一旁附和。
2022年9月,廖叢軍與謝朝豐因爭奪用水發生矛盾,村幹部多次組織調解都沒能解決,兩人竟一度發展到互砍水管的地步,雙雙被村里納入了「黑榜」。兩人個性都很強,上「黑榜」讓他們深感臉上無光,很快就商量著依照調解方案解決了用水的問題。
「『綠十條』是基礎積分,『紅十條』是激勵積分,『黑十條』是積分清零的事項。」嵐天鄉新時代文明實踐示範所負責人劉河東介紹。
近年來,城口縣探索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積分超市,以積分將鄉村各項事務轉為量化指標,組織群眾參與評比、互相學習。鄉親透過自己的文明實踐「賺」積分,再憑積分在積分超市兌換等價商品。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提高了大家實踐崇德明禮、善行公益、勤勞致富、睦鄰友好、移風易俗等文明鄉風的主動性和參與度。截至目前,全縣已依照「一村一站一超市」原則建設積分超市204個,已有84%的城鄉居民參與了文明實踐積分。
(本報記者張國聖)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