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隊伍來了,心裡不怕了
原文標題:救援隊伍來了,心裡不怕了(主題)
——新疆烏什7.1級地震救援見聞(副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吳鐸思通訊員馬安妮
1月23日凌晨2時09分,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發生7.1級地震,震源深度達22公里。震感快速蔓延至阿克蘇市、喀什市、烏魯木齊市等地。
一分鐘疏散旅客、半小時摸排村況、兩小時全面救援……地震突如其來,救援迅捷有序。
一分鐘疏散旅客
「沒想那麼多,地震發生後,就想著趕緊讓旅客先出去,確保安全。」新疆鐵路阿克蘇站客運員衛萍萍說。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衛萍萍仍心有餘悸。當時,她正在進站閘機口為乘坐K9773次列車的旅客檢票,「一下子感覺站不穩,暈乎乎的。」衛萍萍說,車站的玻璃被晃得「咔咔咔」響, 「不對勁,得讓站裡的旅客先出去」。
第一次她跑出去5米,返回閘機口,讓正準備跑回來的旅客去外面安全地帶,又折回大廳,對不知所措的人群揮手並大聲喊道:「往外走,快出去!地震了!"
阿克蘇火車站候車廳內200多名旅客拿上隨身的行李,飛快向門外跑去,僅用了一分鐘,所有旅客都撤離到了安全地帶。
「我們每個月都有地震演練,對疏散旅客、處理突發情況都有應急預案,才能這麼快疏散旅客到安全地帶。」衛萍萍說。
等待了一段時間,在確保安全後,考慮到戶外天氣寒冷,衛萍萍等工作人員又讓疏散在外的旅客回到候車廳。
「K9773次列車即將發車,請沒有上車的旅客盡快進站。」衛萍萍喊道。不久後,兩名未上車的旅客在她的幫助下,進站上車。停留了近8個小時,早上9時,火車駛離阿克蘇站。
看著火車緩緩駛離車站,衛萍萍說,"彷彿一場夢,一切很快恢復了平靜。"
半小時摸清村況
凌晨2時,村裡傳來陣陣馬的嘶鳴聲,突然,一陣強烈的搖晃震醒了吳輝。
「這是地震了。」來不及多想,他穿衣服、出門、聯絡人員、拉響警報。
沉寂的村莊被喚醒,「趕緊查看村裡狀況,聯絡各小組組長,問有沒有人受傷?聯絡不上就去敲門。」吳輝跟村委會幹部說完,又在微信群裡發了緊急通知,緊接著他也跑向了最近的村民家。
「感覺大地在晃動,人有些暈乎,大概一分鐘之後,才平靜下來。」吳輝是烏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駐亞曼蘇柯爾克孜族鄉喀拉蘇村的第一書記,而此次震央位置就在他所在的村鎮。
「一組沒有人員受傷」「三組也沒有人員受傷」「四組部分牲畜棚倒塌,沒有人員傷亡」…半小時,亞曼蘇鄉喀拉蘇村4個村民小組的415戶1529人全部摸排完畢,「震感強烈,慶幸的是沒有一個人受傷」。
亞曼蘇鄉喀拉蘇村的30名基層幹部逐一敲門,凌晨3時,全村人員離家趕往就近的安置點,一個是當地中心小學,另一個則是村委會廣場。不久,拉著帳篷、棉被、食物等救援物資的車輛不斷駛入兩個安置點。
1月23日中午,在村委會院內,25頂帳篷已搭建完成,村民圍著火堆而坐,不遠處的爐子上架著一口大鍋,鍋裡的飯菜飄出香味。
村民向記者回憶說,"地震是凌晨發生的,當時比較害怕,在院子裡生了火,大家互幫互助,很快就來了救援隊伍,心裡不怕了。"
兩小時後全面救援
「我們將重點放在2隊、3隊、6隊進行二次摸排,查看是否有受傷人員等情況。」新疆森林消防總隊巴州支隊阿克蘇大隊(以下簡稱巴州森林消防支隊)四中隊指導員黃奕龍說。
地震發生後,巴州森林消防支隊快速回應,先行派出5人組成的前突小隊,從阿克蘇市營區出發,前往亞曼蘇鄉勘察對接、掌握震區狀況。兩小時後,任務分隊全部抵達震央,救援工作全面展開。
「我們家的牛棚塌了,牛咋辦呢?」亞曼蘇鄉博孜村村民艾力江·麥麥提有些擔心,在離開院子前往安置點時,他匆匆看了一眼牛棚,塌了一半。見到消防員來了,他抓住消防員馬元康的手,"幫幫我,救救我家的牛。"
了解狀況後,馬元康趕緊帶領四、五個人,跟著村民前往牛棚。藉著探照燈的光,他們才看清情況,牛棚是由幾根木頭搭起來的,蓋著塑膠布,兩邊用來擋風的牆是由空心磚壘砌而成。牛群受了驚嚇,蜷縮在角落,兩頭牛還因木頭倒塌受了傷。
「一晚上,我們主要是幫忙搶救老百姓的牲畜等財產。」黃奕龍介紹說,「經過摸排,居民住房整體結構完整,最大程度的受損也只是有細微裂縫。比較嚴重的是牲畜棚,倒塌的建築物讓不少牲畜受了傷。"
人安全了,牛羊也安全了,群眾的心也安定了。
目前,救援隊伍仍在爭分奪秒進行風雪營救。
(中工網新疆阿克蘇1月23日電)
資料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