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孝子千里背母上大學16年過得怎麼樣
2008年,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等媒體報道了貴州孝子劉秀香「背著母親千里迢迢上大學」的感人事蹟。
後來大學畢業後,劉秀祥被北京一家公司看重,決定給他55萬的年薪。誰知道劉秀香又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他拒絕了這份能夠保證他和母親溫飽的工作,背著母親來到了他長大的偏遠鄉村,在那裡開始了他教書育人的故事。
如今16年過去了,劉秀香現在過得怎麼樣?
本文所述所有內容均有可靠資訊來源,詳細內容在文末給出。
被遺棄的母親和兒子
劉秀香是貴州省黔西南州望謨縣一個偏遠山村的一個普通農民的孩子。 1988年3月11日,劉秀香出生在這個貧困家庭。
本來,家裡雖然生活貧困,但大家都知足常樂。然而,一切在劉秀香4歲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那年,劉秀香的父親不幸過世。結果,他的母親精神崩潰,精神受到創傷,最終發瘋。
劉媽媽得了精神病後,整個人的性情有了巨大的改變。有時她會無緣無故大喊大叫,用石頭砸鄰居的房子,有時甚至不吃東西,還把東西丟得滿屋子都是。必須有人在那裡洗澡、穿衣服和吃飯。服務。
然而,本該幫忙分擔的哥哥姐姐卻紛紛以「外出打工」為藉口離家出走,從此杳無音信。從此,一個4歲的孩子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開始了與命運的長期抗爭。旅行。
其實一開始,年輕的劉秀香還真以為自己的兄弟姊妹都出去打工了。每天他一邊照顧母親,一邊在門口等候,等待弟弟妹妹們回來。
然而,日復一日,月復一月,甚至年復一年,劉秀香再也沒有見到他的兄弟姊妹。從那時起,劉秀香就知道沒人要他們了。
想清楚這件事的劉秀香沒有哭,而是默默地將照顧母親的責任扛在了自己身上。他每天早起,照顧母親洗漱、梳頭,做完一切後,他就去為母親做頭髮。一頓飯。
年幼的孩子和瘋狂的母親都沒有種地的能力,所以為了生計,劉秀香把家裡剩下的幾畝地出租給別人,每年只能得到500公斤的水稻。
但這還不足以支撐家庭的開支。為了給母親買藥,劉秀香常常天不亮就背著藥簍上山,尋找一些名貴的藥材,到城裡去賣,這樣他就可以給母親買藥,給家裡添點什麼。 。油和鹽。
儘管生活困難,劉秀香仍然堅持每天早起晚學。他的成績單一直名列全縣前三名,被老師評為"三好學生"。
小學畢業時,劉秀香考進了縣內最好的中學。他帶著生活無法自理的母親獨自離開家鄉,在本縣努力學習。
但劉秀香卻一點也不害怕──他相信,只要努力學習,就一定能夠改變自己和母親的命運。
艱難的學校生活
來到縣城的第一件事就是為母親找個地方休息,於是劉秀香白天忙著上學,放學後打零工賺錢養家。
因為沒錢繳學費,劉秀香來到了考上的干坤武校。向校長說明情況後,劉秀香參加了初審。他獲得了第一名,並成功獲得了免費報名的機會。
就這樣,三年來,劉秀香和國中的母親一起以每週20元的微薄收入生活。儘管困難重重,他還是考入了安龍一中。
對於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來說,高中應該是戀愛的黃金三年,但劉秀香的高中生活依然忙碌而疲憊。
暑假期間,劉秀香去了許多地方打工,終於交了高中三年的學費。他白天上10小時夜班,晚上上8小時白班。他幾乎沒有合眼。
高考那年,劉秀香為了謀生複習,根本沒有時間睡覺,每天只能睡3、4小時。就在考試前關鍵的兩週,他的身體再也支撐不住,病倒在床上,動彈不得。
這次,命運給了劉秀香沉重的打擊──他以6分之差與大學失之交臂。那時,他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他覺得命運對他太不公平了。
看著病重的母親,劉秀香一瞬間突然想自殺。也許這也是一種解脫。
就在劉秀香陷入絕望的時候,他打開了日記,想要重新審視自己奮鬥了這麼多年的人生。然而,當他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卻是震驚了:
"當你抱怨沒有鞋子穿時,想想那些沒有腳的人。"
剎那間,劉秀香明白了生命的價值。他想到世界上這麼多沒有父母的可憐孩子,但他還有母親。
有媽媽在,就算他什麼都沒有,至少還有一個家。這種溫暖與關心,是無數孤兒一生都無法體會到的幸福。
因此,劉秀香果斷選擇了重新開始。他賣掉了自己的家產,帶著母親再次來到了縣城。為了積攢復讀學費,他在公共澡堂打工,為別人擦背。
復讀那年,劉秀香過著近乎瘋狂的生活──七點起床,馬不停蹄地學習到晚上十點,然後起床跑步,一直跑到半夜…
在這種近乎折磨的狀態下,他以全縣第一的成績再次通過了高考,最終考入了山東臨沂師範學院。
然而,在高興的同時,劉秀香面臨另一個問題──3000多元的高學費。
為了籌集足夠的學費,劉秀香開始了瘋狂的暑期生計計畫。他四處奔走,最後在礦坑打工,賺取車費和學費。
2008年9月,劉秀香背著母親,千里迢迢來到山東大學校園,開啟了新的生活。
因為我淋了雨,所以我想為其他孩子撐傘
大學四年,劉秀香一心撲在學業上。閒暇之餘,他打過各種零工,也做過學習生。這筆錢一部分寄回家照顧母親,一部分用於資助家鄉幾個孩子的學費。
劉秀香深知學習改變命運的意義,因此他希望自己能夠幫助更多和他有類似經驗的孩子。在大學期間,他還獲得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大學生自強之星」等多項榮譽。
四年很快過去了,劉秀香順利拿到了大學文憑。此時,他面臨人生的另一個選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多家公司都給了他豐厚的offer,年薪高達55萬元。
在就業市場上,月薪過萬元是隨手可得的。同時,偏遠貧困的家鄉望謨縣第一中學也向他伸出了橄欖枝,打開了回報家鄉、投入教育的大門。
最終,他毅然選擇放棄在大城市走上仕途巔峰的機會,隻身與母親回到家鄉,踏上了鮮為人知的教師之路。
回到家鄉,劉秀香迎來了人生最有意義的階段。他四處奔走,勸說失學的孩子們重返校園,為貧困家庭的學生籌集學費…
短短幾年時間,他歷經千辛萬苦,騎著破舊的摩托車走遍了鄉村的每一條小徑,近3000名輟學生重新走進了課堂。
八年時間,更換了八輛摩托車,取而代之的是那些為教育事業奉獻一生的人們。看著每個孩子願意走進校園,就是他的幸福。
現在怎麼樣了?
如今,劉秀香已成為當地著名的教育家,甚至是學校的副校長。曾榮獲「全國最美教師」、「貴州省五四青年獎章」、「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
除了教育事業,劉秀香也積極開展慈善活動。他希望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幫助那些失學的孩子。迄今為止,劉秀香已在全國各地進行了數千場巡迴講座,為1700多名兒童提供了一對一的支持。學生。
截至2022年,劉秀香已資助學生4,000餘名,累計資助金額達1,000萬元。
概括
劉秀香的故事激勵了全國無數彷彿的生命,點燃了他們心中的奮鬥之火。
展望未來,劉秀香的目標只有一個──做一個普通的鄉村教師,把心中的溫暖和正能量傳遞給更多的孩子。
參考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