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客家“赴圩日”

「赴圩」,是閩西客家人最為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每逢農曆「三六九」便是「圩市」開張的日子。 2月8日,農曆臘月二十九,適逢龍岩市武平縣十方鎮的"年圩",購買年貨的人紛紛往"圩市"趕。

這是2月8日在龍岩市武平縣十方鎮拍攝的「圩市」。新華社記者周義攝

「昨天就跟孩子們說好了來趕集,他們興奮得晚上睡不著覺,看到這麼多年貨,聽著討價還價聲,就特別親切。」十方鎮村民王玉香說,她常年在外地務工,難得回來一次,感覺比記憶中的「圩市」更熱鬧了。

「圩市」的商品種類不少,糧食方面有"米行",家禽類有"雞鴨行",豬肉牛肉類有"肉行",服裝類有"布行"等。隨著時代的變遷、鄉村的發展,昔日的「圩日文化」也正在改變。

「過去是農民自家養的家禽、生產的農產品交易,如今不僅有家禽、農產品,還有更珍貴的土特產,如茶油、紫靈芝、金線蓮、鐵皮石斛,甚至還有手工銀飾品等。」經歷了20多年「圩市」的十方鎮村民林平說,如今「圩市」的商品更加豐富多樣。

記者看到,趕「圩市」的不再是清一色的農民,還有大學生、在外務工的青壯年、進城幫帶孫子的老人……他們不僅是買東西,更是體驗一種過年的氛圍。 「就算不買啥東西,來轉一圈也很愜意。」來自武平縣城的鍾小平說。

儘管「圩市」的參與者大部分還是農村老年人,但手機支付的交易方式時興了起來。有些老人瞇著眼睛在手機上一頓操作,有的在攤販的幫助下,順利完成了支付。

除此之外,記者發現,「赴圩」的變化也反映在交通方式上。

2月8日,一位農村婦女在「圩市」上使用手機支付。新華社記者周義攝

「身為道地的客家人,小時候自打會走路起,家裡人就帶我們『赴圩』。以前交通不發達,『赴圩』只能靠兩條腿,早晨天還沒亮就出門,翻山頭走山路,一兩個小時才能到鎮上,多是買當季要播下的菜種、農事要用的工具。」在這裡擺攤多年的劉福龍說。

從步行到自行車,再到騎摩托車、搭公車,閩西客家人如今「赴圩」甚至坐上了高鐵。去年年底,龍龍高鐵龍武段開通運營,「赴圩」的「朋友圈」更大了。龍龍高鐵武平站客運值班員陳玉芸告訴記者,每逢「赴圩」日,武平站的旅客就格外多,早上來,下午走,手上拎的滿是各種各樣的客家特產。

對客家人而言,"圩市"裡飄著濃濃的"鄉愁","赴圩"更像是交流情感的節日。時代在變,唯獨那客家的「圩市」一直保持著熱鬧。 (記者周義)



錦繡中國年|烏魯木齊:逛廟會過大年

醫療記者的朋友圈丨全國都在"回娘家",他們用白衣迎接春色綻放

【網路中國節·春節】藏在年味兒裡的傳統文化|文人筆下的春節

錦繡中國年|龍行龘龘鬧新春雲起龍驤看非遺砲龍

地鐵雍和宮站已解除封閉!部分出入口採取單向通行措施

闊別四年!北京地壇廟會來了——

逛廠甸廟會品京味文化

印尼西努沙登加拉省多地遭遇洪水超6200人受影響

新春走基層| 貨車司機:車輪總向前,錢袋子越鼓

錦繡中國年丨流光溢彩中國年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降溫10℃! 10級雷暴大風!本週河南天氣複雜:雷陣雨、強對流、揚沙......

1998年,美國溫順雜交犬深夜將女主人折磨致死,調查原因令人心酸

11歲女童被害,38歲嫌犯「底褲」被扒,老母親發聲:兒子老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