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老師網購農產品?工會福利不是變相攤派擋箭牌
2月29日,江西上饒市廣豐區教體局下發通知,要求全區老師先行墊付資金,購買1000元當地農產品,且必須在當日下午4點前完成下單,有老師質疑此舉是在變相攤派任務。 3月1日,廣豐區總工會發布情況說明稱,會員購買本地特產採取自願原則,教體局工會對相關倡議存在理解偏差,已責成其調查核實教師實際購買情況。
據報道,廣豐區教體局的通知是這樣表述的:為提升我區農產品線上銷售在全省的排名,落實各工會會員的職責和配合力度,請督促本校工會會員在今日(2月29日)完成線上下單…今天下午4點前必須完成。當地老師並沒有冤枉教體局,因為在這個通知中,絲毫沒有商量的口吻,完全是公事公辦的命令式的口氣。
單位工會推廣本地優質農產品,既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也可以為職工提供不同的福利選擇,本來是一件好事。可為了提升全區農產品線上銷售在全省的排名,就要讓所有老師購買指定產品,性質顯然不同。提升銷售量應該靠品質保障、供應鏈、宣傳推廣等方式,以命令的口吻強制老師"刷單",不是長久之計,更有工作造假的嫌疑。發通知讓老師拿自己的錢墊付購買工會福利,而且通知當天就要所有人完成採購,也不合情理。如此「福利」恐怕讓人無「福」消受,更可能助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工會是給員工謀福利的"娘家人",不是攤派任務的傳達室;工會經費也必須專款專用,符合正規流程,不能讓職工先行墊付。廣豐區總工會的情況說明中稱,倡導各基層工會以會員自願,採用線上線下的方式購買當地優質特色產品,促進消費,助農富農。
這種倡議到底有沒有強制性,想必執行部門有自己的理解。根據廣豐區教體局工會負責人的說法,"不僅僅是教育系統,廣豐區所有單位,只要是工會會員都要求購買","下單時店鋪顯示為農產品,只是為了提升區裡的農產品線上銷售在全省的排名,最終購買的也不一定是農產品,後續可持券線下購買實際所需商品。」強制要求工會會員購買農產品的行為,到底是一個單位的情況,還是全區的普遍行為;線上線下的不同購買方式和實際商品提供的差異,到底是為了什麼。真的是教體局理解出現偏差,以至於層層加碼,還是其他原因,都需要當地給出明確答案。
基層部門的理解偏誤可能是工作能力的問題,上級部門在發文時也應該嚴謹表達,不玩軟強制的文字遊戲。要知道,在這個事件中,老師們的理解是沒有偏差的。
(北京晚報)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