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幫丨衢州98歲老黨員求助:能不能幫忙找六位殉道者的後人?
潮新聞客戶端記者徐婷
98歲毛以成的人生裡,有一個很重要的牽掛──衢州六烈士。
曾聽到貶損烈士們的聲音,他悲憤地創作出《血灑黎明》劇本,為烈士正名,該劇曾在多個電視台播出;多年來,他到處和年輕人講烈士故事,希望大家能像當時的年輕人一樣,為了夢想而義無反顧…
「能不能幫忙,找到這六位烈士的後人?」毛以成覺得,烈士後人四散天涯,每個人家族血脈長河中,有許多動人心弦的記憶,組合激盪時,更能讀懂過去、面向未來。
正值清明,潮新聞「記者幫」聯合衢州市新聞傳媒中心等發起公益行動,尋訪衢州六烈士後人,幫老人圓夢,也重溫紅色歲月,緬懷革命先烈,趙續革命精神。
毛以成在講述殉道者故事。江峰攝
歷史中的名字
是與他並肩作戰的同志
對許多人來說,衢州六殉道者是歷史長河裡的英烈,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但對毛以成而言,那是曾與他並肩作戰、卻倒在黎明前夜的同志們,他們鮮活地出現在自己的生命裡,卻帶著無盡的希望和遺憾而犧牲。
1948年10月,在衢州師範學校就讀的毛以成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關係屬於中共閩浙贛區黨委城市工作部衢州中心支部。
當時的衢州屬於國統區,社會動盪,物價飛漲,官員貪污腐敗,百姓民不聊生。他還記得,城裡特務滿街、哨崗林立,"小孩子要哭的話,媽媽說一句'憲兵要來了',就不敢哭了。"
風聲鶴唳,共產黨員只能以潛伏者的身分進行隱密行動,與上線保持單線聯繫。
對於這些戰友,毛以成記得的,都是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片段:
有人把婚房讓給組織做活動中心,把婚戒換成支部活動經費;有人把半個油行拿來作為經費;有人在牢裡留言,不懼死亡,只擔憂遊擊隊的建設;有人從獄中設法寄出《等待!黎明就要來臨》的詩篇,鼓勵同志們堅持奮鬥…
「他們當年都有工作,而且家庭富有,不愁吃,不愁穿,但是敢於奉獻。他們有共同的信念,堅信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毛以成說。
毛以成在講述六烈士的故事。受訪者供圖
只差十多天
他們就能等到解放了
星火燎原,毛以成和同志們奔走在地下鬥爭工作。但是革命熊熊烈火驚動了衢州綏靖公署,大批軍警特務全程搜查,跟蹤盯梢。
1949年1月23日,衢州中心支部江文煥和林維雁被捕;3月16日,李子珍、王多祥、鄭南軒、高壽華4名支部委員也被逮捕。
「第二天才知道他們被逮捕了。大家想前往營救,但當時還要抓捕我們。」根據組織安排,毛以成等幾名學生黨員迅速撤離,轉移至開化,參與當地遊擊隊建設等工作。
革命戰士越挫越勇。 1949年5月,毛以成隨著解放軍從開化一路進了衢州城,並於5月6日解放衢州,「走進古城的那一刻,我歡欣雀躍,突然覺得衢州的天一下子亮堂起來。 」
高興之餘,他們連忙趕去幾個關押處,卻沒有找到被抓捕的6名同志。後來才知道,這6位同志被用盡極刑酷刑,滿身傷痕後,於4月中旬被殘忍地活埋殺害,至今都沒有找到埋骨之地。
「4月中旬到5月6日,就只差了十多天。再等十多天,就解放了。」今時今日,再對潮新聞記者講述75年前的那一刻,毛以成依舊痛心不已。
六烈士犧牲的時間,都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年份。
如今,沐浴在新中國的陽光下,幸福不言而喻。
毛以成很喜歡看戰爭片,尤其講述解放前的作品,彷彿能帶他回到那段紅色歲月,更明白和平的珍貴。他說:"我的許多同齡人都死在了革命年代,我是倖存下來的,能夠活到今天很不容易。"
毛以成給孩子們講述六烈士的故事。受訪者供圖
尋找烈士後人
需要你的助力
一直以來,毛以成都有個心願,想找到殉道者的家族後人,見一見他們。
每到清明,他會想到那年春天犧牲的他們──如果他們也能看到現在的美好生活,那該有多好。
由於犧牲時平均年齡僅28歲,其中最小的才20歲,六烈士大多未成家,尋找後人也充滿坎坷。他自己四處找過,請朋友幫忙找,聽到哪裡有消息就趕去問,但是都沒找到。
在那個年代,大家寶貴的交流時間都留給了革命事業,對同志的私人狀況知之有限。
毛以成知道他們的家鄉,卻不知親友姓甚名誰:
江文煥,雙橋鄉黃蒙村人;林維雁,樟樹潭村人;李子珍,龍遊溪口村人;王多祥,蓮花鄉梘頭村人;鄭南軒,衢州城區上營街人;高壽華,衢縣城區人。
他也記得,六位烈士都是高學歷知識分子:
江文煥,北京大學;林維雁,上海暨南大學;李子珍,浙江大學;王多祥,上海暨南大學;鄭南軒,上海法學院;髙壽華,自學成材的大學生。
「只要我們記得,他們就永遠活著。」毛以成希望,今年5月6日,衢州解放75週年紀念日之際,大家手牽著手,一起去衢州革命烈士陵園,送上一捧菊花,告慰烈士英烈,再唱父輩之歌,告訴他們:"祖國繁榮昌盛,一切如你們所願!"
如果您有關於「衢州六烈士」後人的相關資訊和線索,請在評論區留言,或在潮新聞「記者幫」專區留下資訊和聯絡方式,告訴我們。
"轉載請註明出處"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