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整潔!一起探秘普陀這個社區的地下非機動車庫整治之道→
為進一步提升社區整體環境和居住品質,鞏固全國文明城區創造成果,甘泉路街道悅達居民區與「我為群眾辦實事」有機結合,聚焦志丹苑小區居民反映的地面非機動車停車位緊張、地下非機動車庫通道擁擠、充電不便等居民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進行地下非機動車庫整治專案行動。
1 疏通堵點改善基礎環境
原本地下室的主要通道兩邊都停放車輛,通道較為狹窄擁堵,一旦發生火情,人員在濃煙中通過時容易碰倒車輛,堵塞通道。透過梳理後,現改為單邊停車,讓通道更加寬敞暢通。針對車庫內居民捨不得丟棄的「殭屍車」問題,居民區組織進行廢棄非機動車綠色置換活動,鼓勵居民做好斷捨離。同時,結合每週勞動,居委會組織社區工作者、社區黨員、志工和物業清潔等集中對地下車庫進行清理,保持乾淨衛生。
整治前後對比
2 規劃空間合理利用佈局
為了保障地庫的充電安全,居委會和物業增加地下車庫巡查頻次,確保噴淋裝置和滅火器運作正常。同時,合理規劃車庫空間,劃分各房間的功能:將空間較大、離出口較近、手機訊號較好的房間作為電瓶車充電專用區域,方便逃生與救災,掃碼充電也更為便利;相對靠里或房型不規則的區域,則作為自行車停車區域;帶門帶鎖的房間則作為廢舊車輛臨時存放處,超過一定時間無人認領的,再做處置。
3 加強宣傳,培養文明意識
針對不文明停車的問題,在地下室牆面增添警示用語和宣傳標語,在地面增劃一些如出口方向指引和停車區等的引導箭頭,有條件的地方還劃好了停車位,讓停車更規整。透過這一系列措施,提高居民的停車意識,規範停車習慣,減少因人為因素導致的塞車問題,營造良好的停車環境。
透過此次整治,志丹苑小區地下非機動車庫的環境和安全都得到提升,居民停車更加方便和舒適,地面停車壓力也得到了緩解。未來,志丹苑小區將持續關注地下空間的管理和利用,為居民創造更好的居住環境。記者:普陀區融媒體中心甘泉分中心
編輯:王雨思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當咖啡與藝術連結,還有福利哦→
安寧療護在社區:用「留下」告慰「逝去」!生命的盡頭溫暖相伴
專業指導,免費培訓!長風新村街道「老吾老計畫」開始報名啦
【健康】氣喘的孩子能運動嗎?
以"家"之名,啟動社區治理的"青春密碼"
留言
發佈留言